煎煮中药注意四件事
风湿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自身正气虚弱,机体免疫力低下,又因受风、受凉、受湿、过劳生气、外伤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经络、肌肤、血脉、筋骨乃至脏腑气血痹阻,失于濡养,出现肌体疼痛、肿胀、酸楚、麻木、重着、变形、僵直及关节功能受限等症状而罹患各种风湿性疾病。我院主要采用内服中华风湿丹等系列中药剂而治疗此类疾病。该系列药物具有通经活络、调理气血、祛风湿,散寒邪,养胃健脾,消肿止痛,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之作用。患者服后既能扶正强体,又能功疾祛邪,终达标本兼治,解除疼痛之目的。
面对中药,好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熬制,喝药更是成了难题: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下中药熬制过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。
1、煎药前的浸泡
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,浸透后再煎煮,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。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,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、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。花、草、叶可浸20分钟;根茎、种子、果实及矿石、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~60分钟。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。
2、煎药用具的选择
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,历史记载认为,“银为上,磁者次之”,不主张用锡、铁之类的锅煎煮。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、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,降低溶解度,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,产生副作用。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、瓦罐而不用铁锅、铜锅,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、搪瓷容器来煎药,以确保中药的疗效。
3、煎药用水的选择
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,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,如自来水、井水、蒸馏水等。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、体积、吸水能力、煎煮时间、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,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。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,不要中间数次加水,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,煎干的药应弃掉。
4、煎药的火候
煎煮中药有“武火、文火”之分,急火煎之为“武火”,慢火煎之为“文火”。一般先武后文,即开始用大火,煎沸后改用文火。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。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,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。